話語促成現實

「コトバは、現実ではない。むしろ、コトバが現実をつくる。」近日讀到了社會學家上野千鶴子的一句話「所謂話語,並非在呈現現實情況。我寧可說,話語是在促成現實。」人們用語言文字互相溝通,記錄事情,傳遞知識,在資訊工具進步無極限的現在,可以洗腦或喚醒眾人,創建社會。我想這真是每個社會運動者的心願了,從發話開始,期盼改變發生。
每天從各式各樣的媒介看到某些現象,心中覺得疑惑、感到不平,偶爾滿腔怒火、暗自感傷,但我通常只是想想,留個隻字片語,若沒有跟人特意談起,是不會說的。除了覺得人微言輕,又猶豫自己是否不知前因後果,看不出全貌;就算能全盤瞭解,也會被自己立場所困囿,更因為提不出好的解決辦法、思考方向,怕自己落於謾罵之流。

與朋友談到現在「上下其手」錯誤意思漫天飛舞的時候,被說:「你應該把它寫出來。隔一陣子就寫一次,捍衛你認為對的事。」除開當下「雖千萬人吾往矣」的熱血激勵,冷靜想想。就像「射」,寸身明明就是很矮;「矮」委矢,托於箭,分明是射,到底是哪個朝代開始積非成是的呢?讓我們現在如此「坦然自若」。假如有天上下其手可以引申成鹹豬手,我可能會後悔捶心肝吧!

到底該不該發聲呢?自己做不到的事情,並不代表別人不能做。日本部落格一句「沒有幼稚園會亡國」,看似誇張嚴重連跳好幾級的說法,引起輿論沸騰,甚至特別立會來關注這個議題,雖然解決之道還未能看見,但至少問題讓大家注意到了是不?或者來說一下像滿月一樣,每幾天都會提起大陸人各種失禮的行為,我想就跟從前台灣人沒水準,在國外丟臉的情況一樣,被撻伐嘲笑,才知道己之不足,甚至以政府的力量,大力推行新生活運動。禮,也是練習慢慢進步而來。

這幾天劉克襄先生跟台中市政府一來一回,一提早餐文化缺乏,一畫台中美味早餐地圖反擊;再說文章被斷章取義而有所曲解,望能直接跟市長說明。無論如何,要先說我很敬佩願意把話說出來的人,但我也很想知道劉克襄先生所言:「台中早餐文化貧弱,不及南部一些濱海城市」,其背後的意義。不是什麼事情,只要談到城鄉地區,就扣個文化大帽子,不斷強調要擁有自己的獨特為佳。南部跟濱海城市因為天然氣候資源,特色自然顯見,像台北、台中這樣交流迅速的城市,其文化特色不就是什麼東西都買的到、而且迅速至極麼?或者背後已經有以觀光立國的覺悟,像太陽餅一樣,要將名字深植人心,成為名產代表。另一方面我們的台中市政府,回應只圍繞在:台中有好吃的早餐啊!真是淺薄到跟我們小老百姓如此貼近哪!

再前些日子,聞聽日本如同競賽一般,向民眾徵詢育嬰假政策,得獎的策略想法:每個小孩出生,父母都各有兩年的育嬰假,採時間累計制,使用期限在小孩十二歲之前。我覺得既扣住民眾實際需求,也符合兒童發展年齡,接著再討論政府補助、企業成本負擔,考慮單親等不同形式家庭,訂立細則,我想不是不可行。如此集智試著想出解決某個議題的方式,希望它能往更臻良善的方向前進,也期待哪天我可以在台灣的新聞上看到。許多問題的解決之道,需要專家專業的意見跟第一線經驗者的觀察體會,缺一不可。人說會吵的孩子有糖吃,那還有許多微弱無力的聲音、寂靜無聲的聲音,當政當局,會想要傾聽嗎?又聽得見嗎?

有勇氣的說話者、有胸襟的聽話者,現實冷然地回望著。

沒有留言:

張貼留言